26岁的她帮助了无数中国青年到美国看世界,自己却选择放弃一切回国
四月初的一天,晚上十点半,张潇冉回到了她在纽约市区Elmburst两室一厅的公寓,想象着三个星期之后,这里所有一切都将不复存在,屋子里的家具要转手卖掉,所有的个人物品都要打包发国际物流寄走。整间居室将回到最初住进来时候的空荡的状态。
这在几天前,仍然是难以想象的事情。而此刻,却无比迫切地陈列在她的眼前。
不留一丝痕迹地离开这个她曾经生活、工作过四年的地方已经成为了一个确凿的没有挽回余地的事实,和她回国的机票日期一同被写在了日程本上。
几乎每一个看到张潇冉的个人履历的人,都能够从字里行间预见到这位笑起来很温柔的海外留学生充满阳光的未来:本科毕业于北大中文系,硕士毕业于哥大东亚系。在决定辞职回国之前,她就职于亚洲协会(Asia Society),参与创办亚协第一个中文平台“中美对话”和教育项目“壮志计划”,同时也是哈佛社会创新种子社区(SEED)的核心负责人之一。她也顺利地拿到在美国工作的H1-B工作签证。比起很多拿毕业后2年有效的短期签证(OPT)的朋友来说,她已经足够幸运。
壮志计划于2015年推出,旨在协助中国青年走出国门,与海外最为优质和顶级的人与机构进行平等对话。这个非营利项目计划受到了广泛的社会支持和如潮的好评。但现在,参与创办的她,却选择了回国做社会创新方面的尝试。
对于很多人而言,这个决定是那么突然。她的朋友们前一段时间还在讨论今年留美H1-B工作签证的中签率又创了新低的事情,有很多朋友们对她说:“即使你真的想要做社会创新,也可以先在国外利用兼职时间来做,等项目成熟后,再带回国内不是很稳妥吗?况且,这些年下来,你自己的资源也都在海外。这边起步的条件难道不是更好吗?”
但是张潇冉却很坚定地认为,回国创业,是目前她所认为的最合适的选择。
在张潇冉提出辞职的时候,她的老板脸上的表情已经完全无法用震惊来形容。他问道:你确定你想清楚了吗?
张潇冉在亚洲协会的这份工作是从她研究生一年级的时候开始做起,至今已有三年时间了。在毕业时,老板破例为她增设了岗位,并办理了签证,让她从实习生转正。
一开始,她在China File中参馆——亚洲协会美中关系中心出品的英文网络杂志做实习,可是她和她的老板发现,英文世界传播中国的深度报道固然重要,反之亦然。于是,他们合作成立了“中美对话”项目组,尝试在汉语世界深度报道中美关系与时政,做连接两地的各类线下活动。
24岁的她,成为亚洲协会旗下的第一个中文网站和同名微信公众号主编,把“中美对话”打造成了一个高质量的原创平台,吸引了数万粉丝活跃,更有多个百人以上的读者群和作者群,靠她一人统筹协调。
从媒体到活动,到教育项目,她在“中美对话”的系列项目中开疆拓土做了很多事情。听来高大上,但实际团队非常精简,只有三个全职,辅以几位实习生组成了目前稳定的工作团队一直工作到现在。对她个人而言,因为人少,所以常常一个活动从策划到执行全都要她完成和跟进。接触了很多不在自己熟悉区的事情的她,总被别人评价“远比同龄的90后们成熟”。
潇冉在亚洲协会自己的办公桌前|
在潇冉的职业生涯中,“壮志计划”可以说是其中最重要的一次经历。这个项目旨在为国内心怀社会公益的年轻人提供一个更开阔的视野,费用全包地为他们提供在美国一个月的深度社会学习及实践经历。并且,在今年壮志计划的项目还加入了学员回国后长达一个月的中国教育公益实践活动,将公益影响带给更多人。
壮志计划对于报名者的GPA和学校没有硬性要求,从社会责任感、开放的心态以及快速的学习能力三个维度评估申请者。而“社会责任感”这一条是张潇冉提议加入筛选标准中的。这个与众不同的青年教育项目更看重的是参与者的社会责任感、开放的心态以及快速的学习能力,为那些较少有出国机会的年轻人搭起了一次中美文化沟通的桥梁。
在发出活动报名的信息之后,壮志计划第一期就收到了1625份申请,最终入围的只有5名学生,大概创造了此类项目有史以来最低的录取率。作为项目组中唯一一个将这1625份申请材料全都看过的人,张潇冉通过壮志计划看到在国内有许多青年在社会创新和公益事业上的努力,与这些年轻人惺惺相惜。
就在旁人认为张潇冉的事业风生水起的时候,她突然做了辞职的决定。并且,在向老板提出申请之后,迅速买了一个月后的单程回国机票。
朋友们都感到很惊讶,她的房东也觉得很意外。潇冉的老板之后多次找她谈心,问她是不是对薪资不满意,是不是生活中遇到了什么不如意,是不是有什么其他原因让她决定辞职。潇冉感慨道:“那时候真的感觉辞职就像分手一样,很痛苦。”
不过毕竟合作多年,与其说是上下属关系,不如说是至交好友。当张潇冉的老板知道她并不是头脑发热或者不满的情况下而做出的离职决定,老板也表示理解她的决定,“你身上的确是有一种企业家精神,我支持你回国去好好闯一闯。”
在正式提出离职之前,张潇冉花了一周的时间来思考这件事,问自己是不是非辞职不可。
其实张潇冉在亚洲协会全职工作之余,还在哈佛大学的一个学生组织Harvard SEED坚持做了两年半的兼职工作,从最普通的成员做到部长再到理事,现在是社区的核心负责人之一。
SEED于2012年由哈佛等校的中国学生发起,旨在通过及时有效地整合海内外的社会创新资源,吸引和帮助中国年轻人参与到社会创新中。每年夏天,SEED会面向全球华人社区招募30名青年参加社会创新种子班,通过课堂讲授、工作坊、实地参访、论坛等多样化的方式,让学员了解到中美两国社会创新、非营利组织以及商业等领域的新晋案例,也有机会和一线实践者直接沟通交流,深化学员对社会创新的理解。
从美国一线的社会企业家,到国内的草根NGO负责人,张潇冉通过SEED的活动中接触到中美各界社会创新人士。她也逐渐意识到需要依靠募捐、筹款等公益形式支撑的NGO并不是唯一或最优的可以实现社会公共利益的组织,而商业机构从某种意义上来说或许能够更有效地、可持续地为社会创新提供支持。
所以当她渐渐发觉自己内心更想要参与到社会创新事业中来的时候,继续在NGO工作并非是她唯一的选择。
SEED让她发现无论是在美国还是在中国,社会创新每时每刻都在发生,而且在任何领域都可以发生。
社会创新,其实可以发生在很小的领域。说到自己的创业想法,张潇冉说,“我想要做一个给中国年轻人量身定做的约会APP。在国内,大家对于线上交友这件事存在一定的偏见,要么是约炮,要么是相亲,目的性太强太极端。国内甚至连Dating culture都不成熟,不像美国年轻人能够自如应对陌生的异性。”
虽然国内大家经常吐槽“剩女”这种标签化的行径,或者被家长逼婚以及相亲,张潇冉认为,市场上并没有一个简单、好玩、靠谱的约会应用,帮助想认真谈恋爱的年轻人找到那个对的人,解决大家“光明正大谈恋爱”这么正经的需求。“我不知道从什么开始,‘自由恋爱’在当代中国反而变成很奢侈的事情了,似乎不对比物质条件去相亲就是大逆不道,不以结婚为目的的恋爱就是耍流氓。而实际上,每个人都应该拥有从容不迫的去寻找真爱的权利。”
“这对于我之前所做的事情,既是一个颠覆,也是一个起承转合的过程。或许这可以成为我想要做的社会企业的雏形。”
对于潇冉而言,如果说致力于中美交流是搭起一座桥,那么从事社会创新则是为通往这座桥铺一条道路。于是,她要回到她成长和受教育的土地上去。
她发现,虽然自己身边的理想主义者为数不少,但是不管是在国内还是在国外,有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同时找到自己适合的路径的中国年轻人只是很小的群体。
“虽然说每年出国的人数都在增多,但是似乎留学的经历对于很多人来说并没有给人生带来太多影响,很多人在留学几年后回国,可能仍然不知道自己到底擅长什么、喜欢做什么。”潇冉感叹说。
“发现内心这件事情很难,它和每个人的成长环境和教育环境有关系,有时候需要很多外界的推动力或者某种契机。这也让我思考,自己一直在做的中美交流的事情是不是仅仅搭起了一座桥,但是很多人并不知道如何通往这条桥。”
当H1-B中签率又创了历史新低而引发了留学生们刷屏讨论的时候,潇冉想,这其中有多少人知道自己为什么要抽签,为什么要留在美国呢?如果并没有找到一个顺意的工作,或者也并不清楚自己的激情所在,却还是要努力留下,究竟是因为什么?是不是被一种“出国就要留下”的惯性思维锁住了呢?
最终,事业心决定了潇冉辞职回国的决心。她期待一个未来更成熟的自己能够在中国做一个社会企业的创始人,用可持续发展的方式去真正为社会做一些事情。
“如果社会企业是自己的十年规划,现在再在非营利组织继续工作下去,对自己并没有太大帮助。多工作一天就是浪费一天。”
家人一直希望她能够留在美国稳定下来,在做辞职的决定前她写了一份长信:
对我来说,这是一次没有失败只有成功的尝试。创业当然有极大可能是失败的,但是尝试本身不会失败。这几个月的实验只会让我更深刻洞见人性,了解自己的长处和短处,在以后的事业轨迹中寻找最能发挥我的长处的方向,并且找到一个属于我的未来,一个能够结合理想和现实的未来。而这样一个未来,坐在纽约公园大道看似豪华、时间则慢吞吞的办公室里,是等不来的。
张爱玲说,生活是一袭华丽的袍子,爬满了虱子。我宁可不要这样的华丽的袍子。
妈妈,你可能会说,难道你付出的代价不会太高了吗?在你眼里,我付出的代价可能是一条通往绿卡的稳定路径;而在我眼里,我却终于无所畏惧、满心喜悦地走出了未来八年困在同一个地方的魔咒,得到了生命中最宝贵、最无价的我的26岁—32岁的青春时光。
这封言辞恳切的信件让她收获了家人的理解和支持。张潇冉很珍视自己目前所拥有的这份“奢侈”。潇冉说:“我并不是在要求或暗示所有人都应该这样。对我而言,我有这个奢侈去做自己想要做的事情,哪怕要承担很大的风险和机会成本。而很多人其实也有这样的‘奢侈’,但却并没有察觉,于是不能放手去尝试做自己真正想要做的事情,而是选择了去走一条符合旁人预期的道路。我觉得有点可惜,因为生活真的要由自己做主。我希望我的选择能鼓励到有同样想法的人。”
有人说,“人生最有意义的部分,就是你做过的那些选择。”社会创新事业是张潇冉的选择,虽然她还并不确定在归国后,国内的社会创新浪潮将裹挟到去到哪个具体的领域。在前方等待着她的会是什么,张潇冉还不能完全说上来。道路虽然隐隐约约,但是感觉是光明的。
5月1日,她乘坐的飞机从纽约降落在北京。
「Portraits肖像」 三明治精选文章
>>点击图片查看“他离开猎头行业,成为在废墟上画兔子洞的艺术家”
>>点击图片查看“陈海沙:“上线了的strikingly告诉你,做个人网站还是一件很酷的事情”
>>点击图片查看“一位英国建筑师,成了上海周末市集最受欢迎的烘培师”
>>点击图片查看“环球旅行归来,经营了一年青旅后,他们为何重新出发?|三明治肖像”
三明治沉浸式在线写作工坊
无论身在何方,都可一起写字
点击图片查看详细信息,文末可报名
/ 三明治招募视觉传达师和长期实习生 /
如果你也想用文字讲好故事,
用视觉传达故事,
点击图片查看如何加入中国三明治
/ 三明治同行者征集 /
点击图片查看如何加入
优质的粉丝群、有趣的主题日活动、
三明治和同行者间的互助
以及更多可能性等待你发现
请报名者密切关注个人邮箱,这是我们回复你的唯一方式。
中国故事记录者
创新生活方式倡导者